Xgboost调优指南

Posted by Chen Quan on October 30, 2019

作者: Quan Chen

XGBoost调优指南

一. XGBoost介绍

XGBoost算法可以给预测模型带来能力的提升。它具有很多优势:

正则化

  • 标准GBM的实现没有像XGBoost这样的正则化步骤。正则化对减少过拟合也是有帮助的。
  • 实际上,XGBoost以“正则化提升(regularized boosting)”技术而闻名。

并行处理

  • XGBoost可以实现并行处理,相比GBM有了速度的飞跃。
  • xgboost的并行是在特征粒度上的。我们知道,决策树的学习最耗时的一个步骤就是对特征的值进行排序(因为要确定最佳分割点),xgboost在训练之前,预先对数据进行了排序,然后保存为block结构,后面的迭代中重复地使用这个结构,大大减小计算量。这个block结构也使得并行成为了可能,在进行节点的分裂时,需要计算每个特征的增益,最终选增益最大的那个特征去做分裂,那么各个特征的增益计算就可以开多线程进行。
  • 可并行的近似直方图算法。树节点在进行分裂时,我们需要计算每个特征的每个分割点对应的增益,即用贪心法枚举所有可能的分割点。当数据无法一次载入内存或者在分布式情况下,贪心算法效率就会变得很低,所以xgboost还提出了一种可并行的近似直方图算法,用于高效地生成候选的分割点。
  • XGBoost 也支持Hadoop实现。

高度的灵活性

  • XGBoost 允许用户定义自定义优化目标和评价标准
  • 它对模型增加了一个全新的维度,所以我们的处理不会受到任何限制。

缺失值处理

  • XGBoost内置处理缺失值的规则。
  • 用户需要提供一个和其它样本不同的值,然后把它作为一个参数传进去,以此来作为缺失值的取值。XGBoost在不同节点遇到缺失值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,并且会学习未来遇到缺失值时的处理方法。

剪枝

  • 当分裂时遇到一个负损失时,GBM会停止分裂。因此GBM实际上是一个贪心算法。

  • XGBoost会一直分裂到指定的最大深度(max_depth),然后回过头来剪枝。如果某个节点之后不再有正值,它会去除这个分裂。这种做法的优点,当一个负损失(如-2)后面有个正损失(如+10)的时候,就显现出来了。GBM会在-2处停下来,因为它遇到了一个负值。但是XGBoost会继续分裂,然后发现这两个分裂综合起来会得到+8,因此会保留这两个分裂。

内置交叉验证

  • XGBoost允许在每一轮boosting迭代中使用交叉验证。因此,可以方便地获得最优boosting迭代次数。
  • GBM使用网格搜索,只能检测有限个值。

在已有的模型基础上继续

  • XGBoost可以在上一轮的结果上继续训练。这个特性在某些特定的应用上是一个巨大的优势。 sklearn中的GBM的实现也有这个功能,两种算法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。

总的来说GBM的参数可以被归为三类:

  • 树参数:调节模型中每个决定树的性质

  • Boosting参数:调节模型中boosting的操作

  • 其他模型参数:调节模型总体的各项运作tree-infographic

图 决策树的一般结构

宏观参数

  • booster[默认gbtree]
  • 选择每次迭代的模型,有两种选择:

    • gbtree:基于树的模型

    • gbliner:基于线性的模型

  • silent[默认0]
    • 当这个参数值为1时,静默模式开启,不会输出任何信息。
    • 一般这个参数就保持默认的0,因为这样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模型。
  • nthread[默认值为最大可能的线程数]
    • 这个参数用来进行多线程控制,应当输入系统的核数。
    • 如果你希望使用CPU全部的核,那就不要输入这个参数,算法会自动检测它。

提升器(Booster)参数:在每一步中引导单个的加速器(Booster)(树/回归)

尽管有两种booster可供选择,我这里只介绍tree booster,因为它的表现远远胜过linear booster,所以linear booster很少用到。

  1. num_boosting_rounds 这是生成的最大树的数目,也是最大的迭代次数。

  2. learning_rate(或eta)[默认0.3] 和GBM中的 learning rate 参数类似。 通过减少每一步的权重,可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。 典型值为0.01-0.2。
  3. min_child_weight[默认1] 决定最小叶子节点样本权重和。 和GBM的 min_child_leaf 参数类似,但不完全一样。XGBoost的这个参数是最小样本权重的和,而GBM参数是最小样本总数。 这个参数用于避免过拟合。当它的值较大时,可以避免模型学习到局部的特殊样本。 但是如果这个值过高,会导致欠拟合。这个参数需要使用CV来调整。
  4. max_depth[默认6] 和GBM中的参数相同,这个值为树的最大深度。 这个值也是用来避免过拟合的。max_depth越大,模型会学到更具体更局部的样本。 需要使用CV函数来进行调优。 典型值:3-10
  5. max_leaf_nodes 树上最大的节点或叶子的数量。 可以替代max_depth的作用。因为如果生成的是二叉树,一个深度为n的树最多生成n2n^2n 2 个叶子。 如果定义了这个参数,GBM会忽略max_depth参数。
  6. gamma[默认0] 在节点分裂时,只有分裂后损失函数的值下降了,才会分裂这个节点。Gamma指定了节点分裂所需的最小损失函数下降值。 这个参数的值越大,算法越保守。这个参数的值和损失函数息息相关,所以是需要调整的。
  7. max_delta_step[默认0] 这参数限制每棵树权重改变的最大步长。如果这个参数的值为0,那就意味着没有约束。如果它被赋予了某个正值,那么它会让这个算法更加保守。 通常,这个参数不需要设置。但是当各类别的样本十分不平衡时,它对逻辑回归是很有帮助的。 这个参数一般用不到,但是你可以挖掘出来它更多的用处。
  8. subsample[默认1] 和GBM中的subsample参数一模一样。这个参数控制对于每棵树,随机采样的比例。 减小这个参数的值,算法会更加保守,避免过拟合。但是,如果这个值设置得过小,它可能会导致欠拟合。 典型值:0.5-1
  9. colsample_bytree[默认1] 和GBM里面的max_features参数类似。用来控制每棵随机采样的列数的占比(每一列是一个特征)。 典型值:0.5-1
  10. colsample_bylevel[默认1] 用来控制树的每一级的每一次分裂,对列数的采样的占比。 我个人一般不太用这个参数,因为subsample参数和colsample_bytree参数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。但是如果感兴趣,可以挖掘这个参数更多的用处。
  11. lambda[默认1] 权重的L2正则化项。(和Ridge regression类似)。 这个参数是用来控制XGBoost的正则化部分的。虽然大部分数据科学家很少用到这个参数,但是这个参数在减少过拟合上还是可以挖掘出更多用处的。
  12. alpha[默认1] 权重的L1正则化项。(和Lasso regression类似)。 可以应用在很高维度的情况下,使得算法的速度更快。
  13. scale_pos_weight[默认1] 在各类别样本十分不平衡时,把这个参数设定为一个正值,可以使算法更快收敛。

学习目标参数

这个参数用来控制理想的优化目标和每一步结果的度量方法。

  • objective[默认reg:linear] 这个参数定义需要被最小化的损失函数。最常用的值有: binary:logistic 二分类的逻辑回归,返回预测的概率(不是类别)。 multi:softmax 使用softmax的多分类器,返回预测的类别(不是概率)。 在这种情况下,你还需要多设一个参数:num_class(类别数目)。 multi:softprob 和multi:softmax参数一样,但是返回的是每个数据属于各个类别的概率。
  • eval_metric[默认值取决于objective参数的取值] 对于有效数据的度量方法。 对于回归问题,默认值是rmse,对于分类问题,默认值是error。 典型值有:
    • rmse 均方根误差

    • mae 平均绝对误差

    • logloss 负对数似然函数值

    • 二分类错误率(阈值为0.5)

    • merror 多分类错误率

    • mlogloss 多分类logloss损失函数

    • auc 曲线下面积

  • seed(默认0) 随机数的种子 设置它可以复现随机数据的结果,也可以用于调整参数

如果你之前用的是Scikit-learn,你可能不太熟悉这些参数。但是有个好消息,python的XGBoost模块有一个sklearn包,XGBClassifier。这个包中的参数是按sklearn风格命名的。会改变的函数名是:

  • num_boosting_rounds -> n_estimators
  • eta -> learning_rate
  • lambda -> reg_lambda
  • alpha -> reg_alpha

二.XGBoost案例

基于Sklearn接口的Xgb案例

import xgboost as xgb
import pandas as pd
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
from sklearn.metrics import r2_score,regression

X =....
y =....
train_X, valid_X, train_y, valid_y = train_test_split(X, y, test_size=0.333, random_state=2019)   # 分训练集和验证集

regre= xgb.XGBRegressor(max_depth=10,
			learning_rate=0.01,
			n_estimators=2000,
			silent=True,
			objective='reg:squarederror',
			nthread=-1,
			gamma=0,
			min_child_weight=1,
			max_delta_step=0,
			subsample=0.85,
			colsample_bytree=0.7,
			colsample_bylevel=1,
			reg_alpha=0,
			reg_lambda=1,
			scale_pos_weight=1,
			seed=2019,
			missing=None)
regre.fit(train_X, train_y, eval_metric='r2', verbose=True, eval_set=[(valid_X, valid_y)], early_stopping_rounds=30)
# 这个verbose主要是调节系统输出的,如果设置成10,便是每迭代10次就有输出。
# 注意我们这里eval_metric=‘error’便是准确率。这里面并没有accuracy命名的函数,网上大多例子为auc,我这里特意放了个error。 xgboost没有直接使用效果最好的树作为模型的机制,这里采用最大树深限制的方法,目的是获取刚刚early_stopping效果最好的,实测性能可以
y_pred = xlf.predict(valid_X, ntree_limit=regre.best_ntree_limit)
auc_score = r2_score(valid_y, y_pred)# 计算R^2

GridSearch

这是一种调参手段;穷举搜索:在所有候选的参数选择中,通过循环遍历,尝试每一种可能性,表现最好的参数就是最终的结果。其原理就像是在数组里找最大值。(为什么叫网格搜索?以有两个参数的模型为例,参数a有3种可能,参数b有4种可能,把所有可能性列出来,可以表示成一个3*4的表格,其中每个cell就是一个网格,循环过程就像是在每个网格里遍历、搜索,所以叫grid search)

其实这个就跟我们常用的遍历是一样的。建议大家使用sklearn里面的GridSearch函数,简洁速度快。

parameters = {
              'max_depth': [5, 10, 15, 20, 25],
              'learning_rate': [0.01, 0.02, 0.05, 0.1, 0.15],
              'n_estimators': [500, 1000, 2000, 3000, 5000],
              'min_child_weight': [0, 2, 5, 10, 20],
              'max_delta_step': [0, 0.2, 0.6, 1, 2],
              'subsample': [0.6, 0.7, 0.8, 0.85, 0.95],
              'colsample_bytree': [0.5, 0.6, 0.7, 0.8, 0.9],
              'reg_alpha': [0, 0.25, 0.5, 0.75, 1],
              'reg_lambda': [0.2, 0.4, 0.6, 0.8, 1],
              'scale_pos_weight': [0.2, 0.4, 0.6, 0.8, 1]

}

regre = xgb.XGBRegressor(max_depth=10,
			learning_rate=0.01,
			n_estimators=2000,
			silent=True,
			objective='reg:squarederror',
			nthread=-1,
			gamma=0,
			min_child_weight=1,
			max_delta_step=0,
			subsample=0.85,
			colsample_bytree=0.7,
			colsample_bylevel=1,
			reg_alpha=0,
			reg_lambda=1,
			scale_pos_weight=1,
			seed=1440,
			missing=None)
			
# 有了gridsearch我们便不需要fit函数
gsearchCV = GridSearchCV(regre, param_grid=parameters, scoring='r2', cv=3)
gsearchCV.fit(train_x, train_y)

print("Best score: %0.3f" % gsearchCV.best_score_)
print("Best parameters set:")
best_parameters = gsearchCV.best_estimator_.get_params()
for param_name in sorted(parameters.keys()):
    print("\t%s: %r" % (param_name, best_parameters[param_name]))